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400-110-8128     进修

财经资讯

如何让大学新生合理理财?

时间:2014-08-21

  9月初,许多高校迎来了一批大学新生,大学新生们也迎来各自人生的新征程。从走进大学校门的那天起,意味着这些曾在家长“庇护”下成长的孩子,开始了各自在求学之路中独立的生活。连日来,本报记者在走访四川成都、德阳市一些高校的部分新生时发现,由于大多数大学学生在经济上不能自给,生活上需由家长支持,入学后的“衣食住行”全由学生自我掌控,如何用好、规划好这笔资金,成为不少大学新生的“烦恼”。

  大手大脚型:

  有钱就得花 爸妈说的

  “有钱就要花出去,爸爸妈妈喊我在学校生活,千万别亏待了自己,”现读于成都某高校编导专业的大一新生张芯得意地说,父母送她到学校报到时,交完学费后,便将存在银行卡里的1万元钱交给了她。“我家在辽宁,以前上学从没离开过家,现在来成都读书,这么远,父母总是放心不下我一人生活,让我对自己好点。”

  张芯说,自己第一次掌控这么多钱,心里还是很开心,可现在算了算开学没几天,已用去一大半了。“买几件新衣服花了1000多,和新同学吃饭、唱歌、看电影也花了差不多1000元……”张芯向记者回忆起这笔资金的去向。

  “一点感觉都没有就花了这么多钱,我给我妈妈打电话说了后,她居然还问我够不够用,不够用她还会寄给我,”张芯有些愧疚地说,自己千里迢迢来求学,却有一种来“度假”的感觉,让她心里很不是滋味。

  “每当看到其他同学买着买那的,总控制不住自己,也会去花钱,真不知道该怎么办?”

  采访中记者发现,像张芯这样的大学新生不在少数。主要由于其父母担心子女到外地求学受苦,往往会留给孩子一笔钱以便应对不时之需。然而,不少学生是第一次独立支配较大额度的资金,往往无从下手,出现大手大脚花钱的情况在所难免。

  保守节约型:

  能省就省 节约着用

  与张芯同学“大手大脚”花钱的举动不同,今年刚踏入成都某大学校门的刘毅同学面对这笔家长给的生活费,却表现出另一番态度。

  “我就是想怎样省钱,吃饭都是在学校食堂,几乎不去外面和同学下馆子……”刘毅告诉记者,自己来自贵州农村,虽然家里不算太富裕,可来学校报到时,父母还是一次性给了他一年的生活费6000元钱。

  “在学校里生活开销不算太大,每天用多少钱,怎么用,我都一一计划好了,”在刘毅看来,只要做到“省吃俭用”,那么一定会结余出一定的资金。“我想攒点钱,买一部新手机,不想再向爸妈要钱,”刘毅边说边从包里掏出了一部“带键盘”的老式手机说,这部手机是爸爸“淘汰”下来的,许多按键都不灵了。

  记者了解到,除了刘毅同学这样以钱“省”钱外,不乏有一些因家庭贫困而迫于无奈节俭的学生,这部分新生在校的“衣食住行”都力图最便宜。

  “我们班上大多数同学都愿意住带空调的寝室,有几个来自农村的同学偏偏住没空调的寝室,其实就为了省400元的住宿费。也很少看他们吃肉,吃小炒……”刘毅直言,也正是看到他们此般的节俭,他也学着省钱。“不过我省钱的目的是为了添置物品,他们却是为了力求给家里减少负担,把节省下的钱,继续用作生活费。”

  无所适从型:

  虽有规划 可花钱仍无规律

  “开学到现在,我总共花钱不算太多,可是一点规划都没有,”就读于德阳某高职院校英语专业的大一新生刘璐说,与其他同学不同,她的父母没有将一学年或一学期的生活费一次性给她,而是从其入学第一月开始,每月向她的银行卡里汇去800元。

  “刚进学校头几天,要买脸盆、热水瓶等生活用品,花得要多一点可以理解,”刘璐告诉记者,自己将这800元钱,进行了规划,“吃饭每天花15元,每月控制在450元以内,剩下的在电话费、购买生活用品上控制在200元左右,自己每月还能结余100元。”

  尽管刘璐觉得自己的“规划”是“完美至极”,可她从开学不到半月来看,这样的实施情况并不令她满意,“我发现最近每天花销有的时候多,有的时候少,一点规律都没有,这样下去不但没有结余,可能这每月800元的生活费还不得够,”令刘璐不解的是,这到底是自己的“规划”不够科学,还是受什么因素在影响着,“究竟该怎样合理规划好这笔资金?”

  毕业生心声:

  将钱用在“刀刃”上

  “一定要养成记账的好习惯,特别是大一的第一学期……”谈到大一新生该如何规划好生活费的问题,毕业于南充市某高校化学教育专业的李华则现身说法,道出了自己的一些好法子。

  李华说,自己刚上大学时便开始学着记账,将自己每天的花销记录在一个本子上,“一日三餐用了多少,生活用品、水果购物这些又用了多少,全都记下来,然后每天、每周、每半个月进行对比、"总结",这些会对你有所提示,在一定程度上会有所控制,避免出现"财政赤字"”。

  此外,李华还建议学弟学妹们,一定要把钱花在“刀刃”上,一些不必要的聚会、唱歌等娱乐活动尽量少参与。即使去,有些电影院、歌城等商家针对学生群体都会有一定的优惠,要记得带上学生证。

  “许多学校里都有一些勤工俭学的机会,还有一些正规单位要招"兼职",可以结合实际情况,参与一些,这样既可以锻炼自己,又可以挣一些"零花钱"。”李华表示,自己并不太赞成大学生在校创业,“学生以学为主,在学校应利用好这宝贵的几年校园生活,多学点知识,不然踏入社会后会后悔。”

  理财师建议:

  家长最好定期、定额汇生活费

  “一些大学生通常会认为自己没必要学会理财,因此缺乏计划性,出现盲目消费的情况比较多。如何规划好自己有限的资金,是大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成都市某银行的金融理财规划师朱红认为,大学生合理理财,既能使自己的大学生活更有规划,也能为今后的理财奠定一定的基础。

  大学新生合理理财,家长是关键。“对于刚入学的新生,家长不要把一学期这一大笔生活费交给孩子,我觉得应该给孩子办一张储蓄卡,每个月定期、定额的将生活费汇在卡里。孩子在ATM机上就可以取款,现在许多学校校园里就有。一般来讲,孩子都会谨慎地使用这笔钱。”朱红建议说,由于大多数大学生无经济收入来源,因此不建议家长为孩子办理信用卡。“我曾多次遇到过,一些有信用卡的家长,怕孩子应急需要用钱,便也给孩子申办了一张附属卡。可适得其反,孩子没有理解父母的一番"好意",却一个劲的刷卡透支。”

  同时,朱红还建议,大学新生还可以多了解一些诸如“存取款、利率、银行卡功能等最基本的金融常识,这些对其今后如何理财也有一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