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400-110-8128     进修

财经资讯

负重的海航:资产扩张同时负债率也在攀升

时间:2016-06-14

       海航集团10月16日高调宣布,其旗下造船业平台金海重工将出让一定比例的股权,引进不超过10家战略投资者,最快将于2011年在A股主板上市。

       在海航集团的内部输血、外部负债式扩张之后,金海重工终得以超常规发展。金海重工自2009年7月收归海航,短短一年时间,与资本市场而言,只欠临门一脚。

       金海重工的上市启动,市场对海航集团庞大的产业和资本链条,得窥一斑:高度扩张的不仅仅金海重工所在的物流板块,近年来海航集团在航空、商业、酒店等各领域几近同时发力,资产规模增长迅猛。

        但资产扩张的同时,整个海航产业集团的负债率也在节节攀升,海航集团、海南航空、大新华物流集团等,快速的扩张步伐让这些公司的负债率接近或超过80%,海航各公司频繁进出不同类型的融资市场。

       “贷款-负债-扩张-再贷款”,这是海南航空曾经的扩张路径,如今已在更大的层面上,被海航集团完全复制。但世易时移,产业金融化的渠道已远超当初,市场与风险更为波诡云谲。一方面是高成本的短期融资,另一方面是快速地将产业推向证券市场,在产业投资基金正盛之时,海航也力图借道更广泛的资本,以撬动更庞大的产业链。

       金海重工输血

       海航集团倒金字塔式的全产业链扩张,能否成功?

       将金海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金海重工”)运作到A股上市,是海航集团眼下最重要的资本运作之一。这家造船厂资产规模近200亿元,超过海航旗下大多数企业,放到海航整个产业盘子中也是一个不小的角色。如顺利上市,金海重工将成为海航旗下规模仅次于海南航空的上市公司。

       在海航集团上市运作团队看来,2012年的市场情况最为有利,但金海重工高管表示,如果一切运行顺利,2011年就有可能登陆A股主板市场。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金海重工各项财务数据已经满足A股上市的要求,两支投行队伍各自为其IPO和借壳双向运作;加上海航集团旗下大新华物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大新华物流”)的大额订单,金海重工的高管们自信这家船厂将跃居国内交船规模第二名。

         首轮私募

       10月16日,金海重工的高管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证实,金海重工将最快于明年登陆A股市场。作为上市之前的冲刺,将在年底前完成第一轮私募。金海重工计划引进不超过10名战略投资者,以30%的股权融资45亿元。

       “首轮私募资金将用于补充现金流,改善负债率,扩大规模,为上市做更充分的准备。”这位高管告诉记者。

       由于目前正值PE热潮,市场上的各类投资基金十分充裕,另外金海重工上市准备工作已近半程,在启动私募的消息传出后,市场反馈效果较好。金海重工财务总监在10月16日晚接受《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采访过程中,仍不时有机构投资者致电询问入股事项。

       金海重工明确表示,不会考虑券商直投公司入股,一般规模和普通类型的PE也不在考虑之列。考虑到民营造船厂的身份,金海重工有意引入了政府背景的产业引导基金,已经确定引入一家船舶类产业投资基金。

       海航集团派驻金海重工的高管向《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透露,金海重工有意利用造船厂所在地附近岛屿群优势,配合参与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计划。9月13日,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刘琦前往金海重工考察。基于这一考虑,金海重工也属意大型能源类央企,已确定引入一家大型石油公司作为战略投资者。

       此外,另一家大型资源类央企也在首轮私募名单中。

       目前,金海重工还未最终敲定上市方式,除了直接IPO,并不排除借壳的可能性。在海航集团下面的上市公司方阵中,除*ST汇通正在装入租赁资产外,还有两家正在清理债务的壳公司。金海重工一名高管透露,有券商在为其运作借壳事宜,但上市前的所有投行工作目前仍由海航自己的投行团队运作。

       在海航集团正式收购金海重工当天,海航集团、金海重工原股东上海舟基集团曾与安信证券签署了运作金海重工上市的战略协议。海航集团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这只是延续舟基集团此前与安信证券签订的协议,目前安信证券在运作借壳上市,但安信证券并不一定是最终选定的保荐机构。

      “海航的资本运作一般都是自己的投行团队做的,到上市前再选保荐机构和承销券商。”上述海航集团人士告诉记者。

       从收购到首轮私募进而运作上市,海航在金海重工资本化的道路上大步快进。根据记者获悉的资料,按这次私募的股权数量及募资总额,金海重工的估值已经较海航进入时翻了两番多。虽然不愿直接表达成“占了一个大便宜”,但海航集团相关人士在向记者谈及金海重工收购一事时,也禁不住表达出对这笔交易的骄傲。

      “猎食”舟基集团

       2009年7月10日,金海重工前身舟山金海湾船业有限公司(下称“金海湾船业”)的股东结构正式一分为二,舟基集团将50%的股权出让给大新华物流公司,后者为海航集团旗下物流资产运作平台。按实际计入金海湾船业资本金的金额计算,大新华物流付出的成本为8.55亿元。

       大新华入股的同时,舟基集团控制人、金海湾船业的创始人黄善年让出公司高管位置,派出代表李国锋接任。李国锋一直效力于舟基集团,至今仍担任金海重工总裁一职,负责实际的运营管理工作。

       8月4日,大新华物流和舟基集团同比例增资2亿元,金海湾船业的资本金增加到21.1亿元。8月13日,两家公司继续增资1亿元,金海湾船业实收资本增加到23.1亿元。经两轮增资,大新华物流以11.55亿元的代价,获得50%的股权。

       9月30日,舟基集团将20%的股权转让给大新华物流,海航集团在金海湾船业的股权比例上升到70%。

       记者从金海重工的资产负债表中查询到,经两轮增资,公司负债表中权益部分增加的资本公积为1.5亿元左右。如果按此溢价幅度,海航支付的代价可能为20亿元左右,但实际投入金海重工的资本金为16.17亿元。

      海航集团一位管理层向记者透露了一些收购金海重工的初始交易细节。大新华物流组建之初,正值金融危机前航运及造船市场火爆之时,国内不少船厂的手持订单都排到2012年以后。大新华物流曾向金海湾船业订船,但因金海湾手持订单太满无功而返。但也是此时,金海湾船业进入了海航集团的视野。

       恰逢金融危机,全球航运、造船市场遭受重创,大量造船公司因撤单及信贷紧缩而导致资金链岌岌可危。金海湾船业也是国内遭受重创的船厂之一,另一方面,其创始人黄善年正被有关部门调查,大新华物流于此时介入金海湾船业。

       2009年6月,大新华物流向外界证实向金海湾船业采购了30艘轮船,这些船将于2010年~2012年陆续向大新华物流交付。上述海航集团管理层告诉记者,金海湾船业因这部分订单向大新华物流形成部分债权,后来双方决定将部分债权转股,但该人士并未透露具体的债权情况及转股比例。

       大新华物流到底为控股金海湾船业支付了多少代价,无论是海航方面还是金海湾船业方面皆没有正面披露过这一数据。金海重工现任总裁李国锋今年10月16日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透露,海航方面并没有向金海重工注入资金,只是通过拆借资金和信用额度缓解金海重工资金紧张问题。

       2009年11月,舟基集团控股的上市公司*ST汇通公告更换高管,新上任的董事长和财务总监均来自海航集团。两个月后,*ST汇通宣布停牌进入重大重组;直到2010年5月,一纸公告披露了重组方案为海航旗下的渤海租赁将借壳*ST汇通上市。

       通过舟基集团的交易,海航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一箭双雕,既成功控制了一家大型造船厂,又获得了一个现成的干净壳公司。